- 最后登录
- 2014-7-25
- 在线时间
- 167 小时
- 威望
- 0
- 金钱
- 808
- 注册时间
- 2012-9-30
- 阅读权限
- 70
- 帖子
- 275
- 精华
- 0
- 积分
- 1084
- UID
- 164
 
|
人之初 性善恶
尹真诚:
《三字经》是作为“经书”写给儿童的启蒙读物。经书,一般都认为它句句是真理,历千年而不朽。《三字经》确有许多经典名言,历经几百年,到今天仍有启迪和指导作用。对此,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作了精彩解读,但并非句句都对。它开头的两句话:“人之初,性本善”的论断,确是不准确的。
怎样正确认识人性,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两千多年来,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化体系都绕不开人性问题。人性是善还是恶,一直争论不休。中国儒家文化,对人性就有三种观点:孟子是“性本善”,荀子是“性本恶”,孔子认为“性相近,习相远”,他推而不论。西方文化则认为“性本恶”,除了上帝以外,其他人都是有罪的。所以,对人不能完全信任,要立法,要建立各种规章制度,对人的行为进行制约,对权力加以制衡。
到底人的本性是善还是恶呢?各种说法都有它的事实依据和道理,谁也说服不了谁。难道这是个解不开的谜团?
张先生创立的麒麟文化,当然不会回避这个问题。他在一次谈话中简单阐明了阴阳根本律之后,作出明确论断:“人之初,性善恶。”
我以为,这个论断,圆满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阴阳根本律告诉我们:
宇宙万物都是阴阳物质组异成同的复性物质,都是“阴阳互根”、“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孤阴不生、独阳不长”的。就人的人性而言,每个人既有善性,又有恶性。“人之初,性善恶”,没有谁是纯粹的善或纯粹的恶。但具体到每个人,他的善性、恶性的分量、比例是不相同的.有的以善性为主,有的以恶性为主;有的可能善性、恶性差不多,等等。但这又不是固定不变的,万物都在不断发展变化。人与生俱来的善性恶性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地此消彼长或此长彼消。因人的社会经历(包括所受到的教育及环境的影响)有很大差异,个人主观努力的方向有很大差异,因而人性善恶变化的速度和时间段落都千差万别。但是,“人之初,性善恶”,人人如此,概莫能外。
现实生活中,人性善恶变化的事例,遍地皆是。就拿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解读《三字经》中举的周兴为例吧。周兴,晋朝人,江苏宜兴市的名人。小时,他天性善良(准确地说,是善性为主,展现了出来,恶性小,隐蔽着)。但童年时父母双亡,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不懂做人的规矩,和一些品行恶劣的人厮混在一起,结果变成一个非常粗鲁、暴躁的人,见人就打。周围邻居见他就躲。他非常孤立了,日子也不好过。他就去请教一位长者,为什么邻居见他就躲?长者开始不理睬他,他再三恳求,长者指出,他是地方“三害”之一,(另两害是老虎和蛟龙),这给他很大的震动,他蟠然醒悟。他上山杀死了老虎,下河斩杀了蛟龙,为民除了两害后,他改邪归正,为乡里做了许多好事。他后来做了官,留下了好的名声。显然,周兴在人之初,既不是性善,也不是性恶,而是“性善恶”,在社会实践中,一段时间,他受到坏人的影响,恶性发展,成为社会的一害,经老人振聋发聩的告诫,他的恶性被压抑,善性发展,成了大好人。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适当的温度能使受精的鸡蛋变成小鸡,但怎么也不能使石头变成小鸡。周兴能由坏人变成好人,是他的人性中存在着善根啊。在教育界,无数先进教师和优秀班主任,使不少差生转化成好学生,就是因为这些差生有善根,有转化的内因。相反,每年政法部门惩处的数以万计的罪犯,这些罪犯也不是个个一生下来就非常坏,从未做过什么好事。曾被处决的高官成克杰,胡长清们,也曾经做过好事,才当上高官、公仆的,只是在金钱、美女等诱惑面前,贪心大膨胀,恶性大发展,变成了大坏人。
佛学认为: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可以修炼成佛。各种宗教,各家气功门派,都强调学习者要修炼。修炼的过程就是除恶扬善的过程。社会环境极其复杂,有清泉甘露,也有污泥浊水;有晴天丽日,也有腥风血雨;有金玉良言,也有口腹蜜剑;有金光大道,也有悬崖和陷阱…… 所以,在修炼的过程中,在明师的指点下,要刻苦地学习,深刻地思考,反复地研悟宇宙大道之理,理解和把握宇宙的真理、人生的真谛、社会发展变化的规律,对遇到各种事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正确的态度,用正确的方法做出最恰当的处理,并要同自身内外各种形形色色的错误言行决裂,用清泉甘露,洗涤心灵的污秽、病气、烦恼、妄想,修炼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洁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最后获得身心两方面的彻底解放。
应该说,张先生的“人之初,性善恶”的论断,为两千多年来的争论一锤定音了。而且这一论断为我们每个人正确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指明了方向。
一滴水可以反映世界。从“人之初,性善恶”的论断,可以看出麒麟文化是继承了人类所有文化的精髓并加以发扬光大的世界最先进的文化体系。
|
|